
兒童福利院的圖書館有3000多冊藏書,吃完飯,孩子們都喜歡到圖書館看看書。
■張云海 記者 陳楊 文/圖
孤兒是社會上最困難、最弱小的特殊群體,他們最需要得到呵護和關愛。近年來,在州委、州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在上級民政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我州狠抓兒童福利設施建設和孤殘兒童保障工作,建立了一套特殊困難群體愛心幫扶機制,為全州孤殘兒童撐起了一片藍天。
以規劃為引領
科學布局全州兒童福利機構
州委、州政府十分重視孤兒保障工作,先后印發了《關于加強孤兒保障工作的通知》《關于加強兒童福利院和兒童福利服務指導中心建設工作的意見》和《甘孜州愛心幫扶實施方案》,緊緊抓住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實施“幸福家園”、“藍天計劃”和“富民安康”等民生工程的重大機遇,根據州情和孤兒保障工作的實際情況,對全州兒童福利機構建設進行了科學論證和全面規劃,力求形成布局合理、規模適度,基本適應孤兒保障需要的兒童福利機構體系。
在規劃引領下,近年來,我州先后投入2600多萬元在康定市實施了州兒童福利院遷建工程,投入2800多萬元在甘孜縣新建了康北兒童福利院,規劃投資3000余萬元在鄉城縣啟動了康南兒童福利院建設工程,同時全州18個縣市均設立了兒童福利服務指導中心,并依托縣級福利中心合理設置了兒童床位。到今年底,全州兒童福利機構總占地面積將達6萬多平方米,建筑面積達3萬多平方米,總床位超過1600張,形成以甘孜州兒童福利院為中心,康南、康北兒童福利院為基礎,各縣市福利中心為補充的兒童福利機構體系,可以實現“在供養對象自愿基礎上,孤兒集中供養全覆蓋”的預期目標。
如今,已建成的兒童福利院融民族風格與現代理念于一體,設施齊全、設備一流,已成為康巴藏區一道靚麗的風景。
圍繞五個“有所”
全面落實孤兒保障政策
在加強基礎設施的同時,我州全面落實孤兒保障政策,積極營造有利于孤兒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切實維護孤兒的合法權益,努力實現孤兒生有所養、病有所醫、住有所居、學有所教、壯有所用。
加強動態管理,提高保障水平,確保孤兒生有所養。我州切實抓好孤殘兒童福利信息管理系統建設,先后兩次舉辦全州孤殘兒童信息系統錄入業務培訓,組織力量深入各鄉鎮村(社區)實地調查走訪,詳細登記孤殘兒童的姓名、年齡、家庭住址、身體狀況、供養、救助情況,以及其撫養人、監護人收入等情況,全面、客觀、準確、詳實掌握孤殘兒童的基礎數據,完善了孤兒檔案信息庫,核實核準了孤兒身份,并據此兌現孤兒養育金,建立了孤兒基本生活養育標準自然增長機制。截止目前,全州共有孤兒2679人,機構集中供養孤兒養育金達到1130元/月,分散供養孤兒養育金達678元/月,確保了孤兒生活水平不低于當地平均生活水平。
加強醫療救助,強化康復治療,確保孤兒病有所醫。我州將孤兒醫療納入了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城鄉醫療救助等制度范圍,對其醫療費用實行全額救助,確保孤殘兒童有病得到及時救治。近年來,我州體檢篩查了468名殘疾孤兒參加“明天計劃”,其中250余名患兒已順利實施了手術救治,逐漸康復;100多名符合條件的唇腭裂患兒實施了“重生行動”康復手術;15名貧困家庭疝氣患兒實施了手術康復項目;救助住院治療的患病孤兒100多人次,為孤殘兒童健康成長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為其今后生活播撒了陽光和希望。
多種方式安置,優先落實住房,確保孤兒住有所居。在孤兒未成年階段,按照有利于孤兒身心健康成長的原則,積極采取親屬代養、集中供養、家庭收養等多種方式,妥善安置孤兒,確保孤兒都有安全溫暖的住處。
建立長效機制,發展職業教育,確保孤兒學有所教。我州建立了孤兒教育救助長效機制,孤兒義務教育、讀高中、上大學的正常費用全部由財政解決,集中供養孤兒以養教分離的模式,使其能充分享受良好的教育資源。近年來,州兒童福利院已培養出3個本科生、5個??粕?0個中專生。同時,我州積極探索實施大齡孤兒職業技術教育,保障大齡孤兒免費接受職業技術教育,目前已有26名孤兒參加職業技術教育。
拓寬就業渠道,優先考聘錄用,確保孤兒壯有所用。我州高度重視孤兒成年后的就業問題,采取多種措施拓寬孤兒就業渠道。加強孤兒知識文化教育,鼓勵孤兒大中專畢業后參加公務員和事業單位人員招錄考試,近年已有4名成年孤兒通過考試錄用成為機關事業單位干部。通過職業技術教育培養一技之長,增強孤兒成年后的就業、謀生本領,近年來已有3名孤兒通過職業培訓找到了較理想的工作,另有5名中職在讀學生納入定向培養計劃,畢業后由其戶籍所在地政府解決就業崗位。
選送孤兒參軍入伍,接受部隊鍛煉,退伍后優先安置工作,我州兒童福利院建成了全州首個少年軍校,從小加強國防教育,近年來先后動員選送5名孤兒參軍入伍,其中1名已成為士官,4名退伍后已安置工作。通過公益性崗位安置、事業單位工勤人員招聘等方式優先扶助孤兒就業,僅2014年就在公益性崗位安置10名孤兒、在民政事業單位招聘了7名孤兒。
強化愛心幫扶
積極營造關愛孤兒的社會氛圍
近年來,州委、州政府認真審視州情,作出了“和善安州”的戰略部署,以推進群眾工作全覆蓋為抓手,在全州范圍內深入開展了“結對認親”“愛心幫扶”“幸福工程”等專項活動,通過愛心結對、政策扶助、社會關愛,建立了孤兒、城鎮“三無”人員、農村五保戶、重特大疾病患者等特殊困難群體救助和保障的長效機制,實現特殊困難群體愛心幫扶全覆蓋。在開展群眾路線教育、推進群眾工作全覆蓋活動中,把孤兒作為領導干部“愛心幫扶”的重點對象。自2012年7月以來,全州3200人次孤兒結對幫扶全面落實,其中州級機關縣級以上領導干部分別與集中供養孤兒“一對一”開展了結對工作,18個縣市科級以上領導干部分別與散居和家庭寄養孤兒開展結對幫扶,每名孤兒都有了“愛心爸爸”或“愛心媽媽”。
在孤兒愛心幫扶活動中,州級領導率先垂范,經常親臨兒童福利院看望結對孤兒,在學習、生活和情感等方方面面給予孩子父母般的扶助和撫慰。愛心幫扶活動開展以來,州、縣領導干部走訪慰問孤兒上萬人次,幫扶物資上百萬元,讓孤兒逐漸感受到家庭的溫暖,感恩意識、自強意識得到增強。在“愛心幫扶”活動的帶動下,各部門、各單位和社會各界掀起關愛孤兒成長新高潮,“愛心爸爸、愛心媽媽”志愿服務活動廣泛開展,共同為孤兒健康成長挑起了一片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