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日報 2020年07月31日
◎郭昌平
歐陽鶴齡先生專門寫了一篇“考證《康定情歌》作者的前前后后”的文章,他在文章中是這樣介紹他的尋訪工作的:
“二00六年春天,應重慶某文化團體李先祥先生的邀請,我和宣漢攝影協會主席王尚元一道到重慶江津去參加了一個筆會活動。期間,我得到江津市文聯印發的一份關于當地歷史人文方面的資料,無意中發現中國著名白屋詩人吳芳吉上世紀三十年代前作北大教授時發表的一首長詩《婉容詞》,其中有‘世間的女子任我愛,世間的男子任你求。’的句子,我簡直有欣喜若狂的感覺,原來李依若創作《康定情歌》最后一段是在這里借用的呀!這與李依若多次愛情受挫的心態多么合拍,可想而知他對自由幸福的愛情是多么的渴望。
吳芳吉三十年代初正在川大作教授,李依若也正在成都求學,此詩句被他引用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吳芳吉的戀愛觀正好迎合了李依若當時的心態。李在《情歌》里加上第四段應是在四十年代,這第四段歌詞的引用充分說明《情歌》是文人所為,只有愛情連連受挫的李依若才寫得出如此風流浪漫的情歌。憑李依若這樣豐富的才華和音樂天賦,他創作的歌曲是勿須別人修改完善的。(著名音樂家時樂蒙全曲引用宣漢李依若創編的民歌《蘇二姐》到《英雄們戰勝大渡河》即是鐵證。)這次江津之行所獲取的證據使我更加堅定了‘情歌’作者是宣漢李依若的觀點。其理由如下:
一、‘情歌’詞句全部引用了宣漢方言土語及宣漢山歌溜溜調作為襯詞。二、此歌風格與宣漢民歌《蘇二姐》、《繡洛陽橋》、《十把扇子》等一致,是李依若慣用手法。三、歌詞表達了作者愛情受挫對自由幸福愛情的渴望。四、第四段歌詞引用了老師吳方吉的詩句。五、此歌純系李依若這樣風流浪漫的文人所創作,根本沒有來自民間的痕跡。六、一九五0年九月李依若以縣文聯名義主編的民歌集三十二首民歌中第一首《蘇二姐》和第二首《跑馬溜溜的山上》即署名李依若。此書出版500本,在書店發行300本,文聯內部發行200本,宣漢不少人都擁有這本書。七、李依若家鄉馬渡關和相鄰的鄉鎮人民眾口皆碑,說是李依若與康定李家女子婚姻失敗才創作的《跑馬歌》,并親自教大家唱。
以上諸多因素都是其它地方和其它人無法具備的,此歌系李依若和康定李大姐分別在川東、川西傳唱,被其他人收集、傳播,特別是經女高音歌唱家喻宜萱傳唱并推向了世界,喻宜萱才是最大的有功之臣。另外,李依若在求學期間由其父母包辦的妻子X在家與Y裁縫私通,李依若十分理智地給予經濟補償讓她與Y裁縫成了家。他理性地處理此事又何嘗不是受自由戀愛觀的啟發。
二00七年四月,我到馬渡收集素材聽到慶云鄉大羅坪李百剛先生說到,與馬渡交界的平昌筆山的吳家壩有清代大文豪、大才子李調元的祖墳,唐代的兵部尚書李德裕是他的遠祖。李依若家原馬夫魯中立也說李依若年年春節前后都要去給祖先掃墓,一行十多人乘滑竿,數十人上路,五六十華里路程。有時,他們還常在筆山某紳士家留宿招待等情況引起我的興趣。
于是第二天,在馬渡鄉兩位工作人員陪同下,我們前往平昌筆山的吳家壩考察李氏祖墳。我們到了平昌轄地邊走邊問,一路前行。這一帶的村道路況極差,沿途屬大巴山腹地,山高坡陡,懸巖峭壁,溝壑縱橫,當地摩托車手都說摩托跑起都非常危險。所幸我們自帶了一輛性能很好的日本三菱車,加之幺女婿段錦瓏駕車的技術嫻熟,盡管這樣,我們還是不時下車步行,好不容易才在午后兩點左右攏了吳家壩找到了李氏祖墳。
此墳于清代道光年間修造,規模宏大,占地一畝,墳后有數人合抱的巨柏,當地人說是蜀漢桓侯張飛手植的,僅剩這一棵。墳前六塊長二米寬一米的青石巨碑記載了李氏祖先的來龍去脈。其中唐代兵部尚書李德裕、大清乾隆年間進士大才子李調元的名字忝列其中,我們用攝像機錄了像,全文抄錄了碑刻文字。然后乘車于當晚七點回到馬渡鄉政府。此行眾人感慨萬千都說,。李依若這位情歌王子、曠世奇才原來有如此深厚的淵源,他一定為祖上有李調元這樣的大才子而自豪,對他的志向和抱負一定起到過警醒、鞭策和激勵的作用。
歷時十年考證《康定情歌》作者,雖然歷經諸多艱難,但所幸我的文史考查始終得到宣漢縣政協領導、機關工作人員的大力支持和各地相關部門及廣大群眾的無私幫助,才能獲得結果。”
歐陽先生的相關成果后來收入了宣漢縣政協的《文史資料》第二十七集之中。依據歐陽先生的觀點,《康定情歌》并不是一首民歌,而就是由李依若創作的一首原創歌曲。當然他的這一觀點是否成立?我們不便評說,權且算是有關《康定情歌》作者的一說吧!至于馮堯、于蛟、李偉銘、王萬禮等人寫的有關《康定情歌》作者的文章我這里就不再引述了,內容同前面幾位先生的大同小異,觀點也是一樣的。他們一至認為,《康定情歌》就是宣漢縣李依若創作的一首原創歌曲,或者說是宣漢縣的李依若創作了《康定情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