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是藏文化中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近年來,我州把唐卡作為重點打造的文化產業項目,通過加強傳承保護、培育市場主體等方式積極推動州民族手工藝產業發展。但在唐卡藝術生產性保護初見成效的同時,人才流失、創新不足、市場營銷滯后等問題仍是產業發展的痼疾。
■ 周文 文/圖
創新模式 “公司+協會+農戶”
“‘傳內不傳外,傳男不傳女’的家族傳承方式,導致郎卡杰唐卡一度面臨失傳。上世紀80年代,爐霍郎卡杰唐卡畫師不超過10人。”爐霍縣是一代唐卡宗師郎卡杰的故鄉,2008年,該縣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唐卡之鄉”。談起爐霍縣唐卡產業發展歷程時,爐霍縣唐卡協會會長楊宏說出上述的話。他告訴記者,學習唐卡繪畫是一個非常枯燥、漫長的過程,一般6年左右才能出師,而一幅精美唐卡作品的繪制完成,有時甚至需花費幾年的工夫,正因如此,人才缺口險些讓爐霍唐卡陷入發展絕境。
記者了解到,以往,我州唐卡繪制主要依靠師徒形式的手工作坊生產,人員規模小、收益少、風險低、生產能力有限。后來,隨著唐卡藝術產品漸受市場青睞,各派畫師也看到了唐卡市場的商業前景,但受我州交通、信息、物流等因素制約,大部分唐卡畫師把自己的生產加工基地建在了州外。2011年以來,我州積極探索,以“公司+協會+農戶”的發展模式,相繼在爐霍縣成立了郎卡杰唐卡文化有限公司、德格縣成立了多普溝文化有限公司、色達縣成立了拉孟文化發展公司等市場主體,專營唐卡藝術產品。
爐霍縣的唐卡產業目前走的即是“公司+協會+農戶”的發展模式。“爐霍縣郎卡杰唐卡協會成立于2007年,目前協會大約有200人,其中最優秀的畫師,會被吸收加入郎卡杰唐卡藝術文化有限公司,負責精品創作。一般的訂單,就采取外包形式交給民間作者完成。”楊宏告訴記者,目前郎卡杰唐卡藝術文化有限公司已集結了30余位優秀畫師,在北京、上海等地建立了銷售點,還打開了國外市場。
多管齊下 做好保護與開發
“在唐卡多種多樣的流派中,甘孜州的唐卡獨具特色,其中,噶瑪嘎孜唐卡是國家級非遺項目,郎卡杰唐卡為省級非遺項目。但甘孜州以前沒有專門的收藏保護傳承和研究開發機構,‘四無’現象突出。”甘孜文體廣新局非遺科相關負責人介紹。她所說的“四無”,指政府部門無規劃、無計劃、無政策、無投入,如今,這種情況已轉變為有系統、有規劃地開展傳承、保護、扶持。
據介紹,2012年,我州開始組織實施“康巴精品唐卡復制工程”,對州內著名的唐卡藝術作品進行收集整理;州內已建設完成爐霍郎卡杰唐卡展館,并陸續舉行了多次大型唐卡展;此外,位于德格縣麥宿溝的噶瑪嘎孜唐卡繪畫基地目前也處于建設之中。為了解決人才缺口,我州利用企業、寺院的人才資源,組織培養農牧民畫師,常年開展繪畫人才培訓,系統地進行唐卡文化理論基礎、繪畫技能技法、顏料研磨技藝、唐卡名畫修復等知識的傳授工作。據統計,近幾年來,我州各寺院和文化公司共培訓唐卡技藝人員達2500余人次,常年繪制生產唐卡的藝人達4000余人。為夯實市場化營銷步伐,我州還組織唐卡藝術家和企業赴省外參加各類“文博會”“文創會”等展會,引導企業圍繞唐卡文化,開發多種文化生活用品,如藏香、唐卡小掛件、唐卡藝術紀念本等。據統計,去年,我州唐卡系列文化產品實現銷售金額1200萬元。
此外,州文體廣新局還不遺余力地組織各類市場主體參與項目申報工作,爭取政策資金支持。據悉,我州的文化旅游投資有限公司、爐霍郎卡杰唐卡文化公司均已進入特色文化產業重點項目庫。“目前,甘孜州正在研究出臺支持唐卡藝術產業化發展的相關意見,并設立專項發展基金,希望從頂層設計層面加以政策指導與資金扶持。此外,優化資金安排和使用方向,重點支持州內建立2至3個示范性唐卡生產基地。”甘孜州文體廣新局產業科相關負責人向記者透露。
一劑強心針 藏羌彝文化產業走廊
“雖然唐卡藝術傳承保護和市場化開發已經初見成效,但仍存在不少問題。”州文體廣新局相關負責人坦言,缺少大型龍頭企業帶動是目前我州唐卡產業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目前,80%以上仍是家庭作坊式加工,屬‘游擊隊’式的單打獨斗。近幾年,即便培育出幾家重點唐卡企業,然而龍頭效應不強,出現資金不足、市場融資能力差的問題,對整個產業產生不了明顯的示范和帶動效應。行業支持指導乏力,企業聯合抱團研發不夠,唐卡地方標準規范化制定工作缺乏。”該負責人說。
經營管理及人才保障不足是另外一個制約產業發展的問題。“由于作坊式的經營戶自產自銷、實體銷售的傳統理念,既沒有形成產、供、銷相對獨立而又相互依賴的經營理念,也沒有形成利用網絡虛擬店進行遠距離交易的電子商務理念。在經營中,廣告宣傳主要依靠客戶口碑進行小范圍傳播,缺少豐富、成熟、有效的產品宣傳手段。”上述負責人直言,既懂唐卡藝術生產又懂市場經營管理的復合型人才在我州非常匱乏。
不過,藏羌彝文化產業走廊的打造讓當地從業者們看到了新的發展機遇。“藏羌彝文化產業走廊的打造,是一劑強心針,會吸引更多人了解爐霍唐卡藝術,進一步打開銷路。”楊宏表示。依托藏羌彝文化產業走廊,一座“流水線”式的唐卡產業園區,正在他的腦海中成型:園區將提供物料供應、人才培養、唐卡制作、市場銷售等一條龍服務。當然,他記掛的,還有產業園區“后效應”——帶動唐卡原料、唐卡裝裱、唐卡學校等多種業態發展,更多的鄉親能回家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