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凌川
一直對歌手韓紅的《青藏高原》這首歌情有獨鐘,韓紅極具穿透力的歌聲,攝影師鏡頭中青藏高原美麗而又神秘的畫景,滿山遍野盛開的格桑花……以前總是令我神往。當接到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援藏幫扶石渠縣的通知后,思維突然一片空白,陌生的地界、陌生的環境,讓我忐忑不安、難以平靜,帶著好奇的心理,我問“百度”石渠到底是怎么樣一個環境?“百度”毫不掩飾地告訴我石渠在很多人的字典里有著另外一個名字--“生命禁區”。石渠縣位于青藏高原東南緣的川、青、藏三省區接合部,是四川省最邊遠、交通最不方便的縣之一。這里氣候環境條件惡劣,年平均氣溫在零下7℃,最冷溫度零下45℃,含氧量為內地的46%,藏區特有的第一癌癥“包蟲病”發病率30%,高居四川省地方疾病首位。
一路顛簸、一路感悟:9月9日石渠援藏幫扶小組吹響集結號令,9月10日整裝出發。此行,留給所有幫扶小組成員收拾行李、告別家人的時間不足12小時,所有的組員對于家人都深感愧疚。但作為幫扶小組帶隊組長的我,在任務面前還是必須掩飾住自己對家人的愧疚,不斷鼓勵每一位幫扶組成員展示出挺進高原的勇氣!在愧疚、擔憂、迷茫相互交織的心境中我們踏上了前往“生命禁區”的征程。
車輛行駛在前往石渠的顛簸、崎嶇的路上,心情更是難以平復,臨行前領導交代和叮囑的“安全”“平安”“幫扶”“提升”等字眼不停在腦海閃現,深感肩上責任重大、如履薄冰。越野車在一望無際的高原上艱難行駛,沿途“缺氧不缺精神”的標語不時敲打著我的每一根早已繃緊的神經,時刻提醒著我此行“前途艱險、任務艱辛”,我努力地調整自己的思緒,有意識地讓大家看車窗外驢友艱難騎行、談論藏區高原美麗風光、淳樸民風民情,漸漸淡化了我們此行的緊張情緒。
一方水土、一方人情:經歷了三天的艱難跋涉,我們終于抵達幫扶目的地--石渠縣城,當地惡劣的氣候環境和交通條件給了我們一個下馬威,在距離縣城不到15公里的地方,隨行車輛因高原氣候不適拋錨,當我們孤獨無援地站在公路邊舉手無措時,是國網石渠縣供電公司的員工們聞訊前來救援。抵達縣城后,幫扶組成員包括我自己不同程度出現因缺氧引發的頭疼、胸悶、腹瀉等高原不適的生理反應,雖然我已明顯發現部分隊員出現臉色發紫、嘴皮發烏、語速減緩、一步三停歇的癥狀,但所有隊員都在默默地堅持和忍耐,我知道他們從內心上不想讓我們的藏族同胞感受到他們正在承受的艱難,讓他們去承擔更多的擔憂,同時我也相信我的隊員能挺過這短暫、艱難的高原適應期。自我們抵達石渠,對口幫扶單位國網石渠縣供電公司上至領導、下至普通員工對我們關懷備至,從辦公環境、生活住宿等各方面給予我們幫扶小組最大的支持和關愛,讓我們對“藏漢一家親”有了刻骨銘心、深邃的感悟和認知,讓我們更加堅定了完成此次幫扶任務的決心。
一方幫扶、一方堅守:幫扶組全體成員不顧旅途困頓和高原生理不適反應,立即全身心投入到幫扶交接、熟悉幫扶部門的工作中去,在縣公司主要領導的支持下,召開不同部門、班組的座談溝通會,了解幫扶單位各部門、班組在實際工作開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困惑,收集幫扶信息,梳理幫扶思路,并制定切實可行的幫扶工作計劃。針對國網石渠縣供電公司資產規模小、供電面積遼闊、基礎管理相對薄弱、人員嚴重缺編等現實狀況,幫扶小組在征得縣公司領導班子同意的情況下確定了“小而精”的整體幫扶工作思路,制定了從生產技術、安全監管、營銷服務、供電所標準化創建、財務人資規范化管理、集體企業創建等六個方面開展“全方位、全序列、全過程”的幫扶管理工作計劃,并根據縣公司人員、管理、設備實際現狀,初步確定“短、中、長”三個幫扶工作時間段。在短暫的幫扶工作期間,讓我感受最深的是國網石渠縣供電公司每一名員工在對接幫扶工作中那期待、期盼的眼神和對我們幫扶小組的信任,讓我備受感動!
此刻,我想起曾經有一名員工指著公司門口高掛的國家電網公司“你用電、我用心”宣傳標語給我講,他們高原藏區的電力職工是“你用電、我用命”,瞬間讓我對地處海拔4200米高原藏區電力職工的那份堅守和信念肅然起敬,就像高原地區隨處生長的格桑花一樣燦爛、淳樸、美麗。
夜已深,思緒卻久久不能平復,高原的夜晚寂靜而又深邃,窗外大雪紛飛,腦海中不斷閃現的格桑花在風雪中尤為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