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扎西次仁
作為父色的黑色,在藏族現實生活中不但被廣泛應用,而且具有特殊地位。例如:藏區第一座寺院桑耶寺里建有白塔、黑塔;薩迦派寺院外墻體上涂有紅、白、黑三色,分別象征文殊、觀音、金剛手三菩薩;噶舉派分紅帽系和黑帽系;寺院大殿門框、窗框外均涂有寬大的黑色裝飾帶;寺院大殿外普遍懸掛遮陽的牛毛編織的黑色幃幔;藏人自稱雪域黑頭藏人;康巴藏人普遍穿黑布藏袍,圍黑布圍腰,頭纏紅、藍、黑絲帶;藏族服飾大膽運用紅與綠、黑與白、赤與紫等對比色。許多白氆氌做成的藏袍在其領口、袖口、下擺均鑲有黑色布邊飾,為了突出黑色的邊飾,下身還要穿白色長褲;藏區牧民穿的光板老羊皮藏袍,也喜歡在領口、袖口、下擺用黑色或藍色布鑲制一道裝飾帶。在其肩背部也常縫制用黑布剪成的各種圖案。白色羊氈雨帔上用黑布鑲貼各種裝飾紋樣。牧人喜用黑白牛毛編織牛毛花繩;在嘉絨藏族服飾中,黑色運用更廣泛。嘉絨藏族婦女頭戴黑、白二色布頭帕。頭帕色彩搭配常以黑底配以桃紅、黃、綠、白色的圖案。腰圍黑色繡花圍腰。圖案色彩協調醒目,暗底亮花,花紅綠葉,搭配恰當,生活氣息濃厚,具有強烈的裝飾性與藝術感染力。到了冬季,嘉絨婦女則用黑色氆氌做圍腰。嘉絨婦女的腰帶也以黑白二色交織成各種圖案,邊沿紋樣以紅、黃、藍、綠色彩條配之,其上再扎以紅底銀飾腰帶,色調質樸素雅然不失絢麗多彩。藏區休閑白布帳蓬,正面帳沿縫制具有象征意味的紅、黃、藍三色布幔。紅象征太陽,黃象征大地,藍象征天空。布幔上還有黑底白色圓串珠紋或白色二方連續牛角紋裝飾帶。邊飾常以黑、藍布剪成各式紋樣,縫貼于帳體四周。色彩對比強烈而統一,形成藏族特有的一種裝飾風格。 藏族唐卡中,有一種黑唐卡,就是在黑色底子上,用彩色或金色繪制佛像,這種唐卡高雅而流光溢彩,具有很高的藝術性。
這種以黑白色彩配置裝飾紋樣的例證還可以舉出很多,它體現了苯教陰陽和諧、對立統一的哲學觀念和生命永生的主題。加之康巴人生活在雪域高原,這里既有連綿的雪山峽谷,又有幽深蒼莽的原始森林,這種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強化了康人完美對應的黑白二元色彩觀念。黑、白是自然界最基本的色彩,它可以滲透三原色。所以藏人,特別是康巴藏人,不但喜愛白色,也同樣喜愛黑色。黑色象征崇高、嚴肅、剛健、堅實、粗莽、沉默、黑暗、恐怖 ……黑色具有高貴、莊嚴、穩重的意象。
由于深受藏傳佛教文化和中世紀專制制度以及政治、文化價值觀念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藏族本源的黑白二元色彩觀念在衛藏被徹底顛覆了。佛教傳入衛藏地區后,印度視白色為高貴色的審美觀念和佛教崇善驅惡,輪回轉世的觀念,日益強化了衛藏人故有的崇尚白色的心理。衛藏人從心底膜拜佛教的發祥地——印度,稱印度人為“甲噶”,意即“白潔之人”。于是,從印度傳入的藏傳佛教為正法,原始苯教被視為邪教。白色成了衛藏人的主色,象征純潔、無暇、忠誠、善業;黑色則相反,大凡都是邪祟、罪惡和不祥之兆;黑色從父色跌入了萬劫不復之深淵。藏傳佛教格魯巴興盛之際,正是清王朝統治中華大地的時候。清朝統治階級視黃色為正統之色,皇帝專用的高貴之色,加之清王朝大力扶持藏傳佛教格魯巴,敕封達賴活佛轉世系統和班禪活佛轉世系統,受其影響,藏傳佛教格魯巴也將黃色視為該教派活佛、高僧大德專用的顏色,將自己的通人冠、僧服、寢宮幔帳、出行用的華蓋等一應俱全的東西用黃色綢緞縫制,以視自己的神圣、顯貴。故此,漢人將該教派俗稱為黃教。由此占統治地位的藏傳佛教格魯巴的色彩觀念成了藏族正統的主流色彩觀。白、黃、紅、綠象征四方:白色為東,黃色為南,紅色為西,綠色為北;白、 黃、紅、綠四色亦象征四業,白色象征息業(息滅疾病邪惡), 黃色象征增業(增益富壽財富之業),紅色象征懷業(懷柔調伏神天人鬼之業),綠色象征誅業(誅滅制服怨敵邪魔之業)。受及所累,形成了藏民族雖不能親眼所見卻銘刻于心底的諸多色彩觀。例如,白色的菩薩,黑色的邪魔,黃色的龍王,赤色的妖怪;善業及善果為白色,惡業及惡果為黑色等等。